寿大咨询李两易团队案例:某大型财务公司员工运营管理效能提升实战
温馨提示:本案例部分内容,由于财务公司方要求隐私保护。本次仅分享案例重点相关内容,谢谢理解!
背景:传统财务公司的管理困境
2023年初,国内某知名财务公司(应客户要求匿名)面临核心业务团队效能下滑的问题。该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,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基层财务顾问的客户服务效率下降,人均产能同比降低15%,员工流失率攀升至58%。人力资源副总裁张敏在项目启动会上坦言:“我们的考核体系还是‘大锅饭’模式,员工积极性不高,优秀人才留不住。”
深度诊断:从流程到行为的全面扫描
李两易团队采用“三阶诊断法”展开调研:
1. 流程断点分析:跟踪财务顾问的日常工作,发现40%的时间消耗在跨系统数据录入和重复性审批上;
2. 能力-绩效匹配度评估:通过数据建模,识别出高绩效员工的核心行为特征,发现现有培训体系未能针对性赋能;
3. 管理机制穿透测试:拆解考核指标,发现KPI设置过于结果导向,缺乏对过程行为的有效引导。
(典型场景:某资深财务顾问陈*,每天需在5个不同系统间切换,处理同一客户的多次数据校验,导致服务响应延迟,客户满意度下降。)
解决方案:构建“精益化+数字化”运营管理体系
针对“系统低效”“成长瓶颈”“管理粗放”三大痛点,团队设计“三位一体”优化方案:
数字化赋能平台-
整合ERP、风控、客户管理三大系统,打造“一站式工作台”,减少重复操作;
1.引入智能审单工具,自动化处理80%的标准化流程;
2.搭建实时数据看板,管理层可动态追踪团队效能。
阶梯式人才发展体系
1.重构职级体系,增设“客户经营专家”“风控合规专家”等专业赛道;
2.推行“战训结合”培养模式,将真实业务场景嵌入模拟沙盘;
3.实施“导师+项目制”成长路径,高潜员工可自主选择发展路径。
精细化过程管理机制
1.将KPI升级为“OKR+关键行为指标(KBI)”双驱动模式;
2.建立“日目标-周复盘-月攻坚”的节奏管理体系;
3. 试点“敏捷小组”模式,鼓励跨部门协作攻坚高价值客户。
落地挑战与破局策略
在深圳分公司试点阶段,部分资深员工因习惯传统模式而抵触变革。李两易团队采取“柔性推进”策略:
1.保留原有系统的过渡接口,确保业务连续性;
2.设立“效能提升激励包”,即时兑现改进成果;
3.选拔内部“变革先锋”担任推广大使,形成示范效应。
4.经过一个月调整,试点团队人效提升22%,员工满意度提高18个百分点。
项目成果(实施6个月后)
1.效率提升:单客户服务时长缩短35%,审单效率提升50%;
2.人才留存:高潜员工离职率下降至12%,内部晋升率提高40%;
3.业务增长:试点区域客户资产规模(AUM)环比增长25%,客户续约率提升至91%。
客户评价
该公司COO在结项会上表示:“这套体系不仅优化了流程,更重要的是让员工从‘被动执行者’变成了‘主动经营者’。”目前,该模式已在集团内部推广,并成为财务行业人员效能优化的参考案例。
(注:文中数据及细节已获客户授权,关键信息经脱敏处理。)
特别提示:以上内容仅作案例分享,由于每一家财务公司的地理位置、员工整体业务能力与企业结构、也包括财务公司的实际规模、经营方式等等的不同,请不要模仿操作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等等。
全国咨询预约热线:183 0232 8581 (微信同号)